远光动态

国网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的应用及“数字新基建”实施路径

  • 时间:2020-08-28
  • 来源:远光软件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人工智能助力“数字新基建”效益有效发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许多城市在政务、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率先享受到“新基建”带来的智能化升级红利。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多部门一系列部署决策将“新基建”纳入发展规划,强力推动其发展。

“数字新基建”促进数据流通和价值汇聚,畅通数据向信息、知识转化通道,以技术创新和数据增值引发乘数效应,带动产业多要素生产力提升,重塑电网企业业态方式和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是“数字新基建”的核心内容,具有黏合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其应用可以更好地推进软硬件融合、新老系统协同,通过数据价值塑造和创新,推动数据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存量业务升级和新兴业务发展提供支撑。人工智能通过算法和算力提升,丰富“数字新基建”的内涵,通过自适应学习、自主感知、语音视觉识别、综合推理、信息处理等智能技术嵌入,推进相关智能产业落地,拓展市场空间。

强化数据计算与价值分析能力,破解新基建软硬件、新老系统融合困局。人工智能极大促进算法和算力的发展,强化数据智能计算和价值分析能力,以多种计算形式保证数据价值的有效连接,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对业务的承接能力。人工智能从软件层面为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弱化新老系统之间的系统架构、数据标准、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壁垒,使“数字新基建”更具包容性和友好性,强化新老基建的承接和融合能力,促进基建资源最大化利用。

提高数据融合创新能力,突破数据驱动业务价值创造瓶颈。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数据挖掘和价值整合能力,能够用智能化手段将多平台、多系统连接重塑,使低密度零散信息按逻辑提升为高密度价值信息,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信息价值。

当前电网企业数据业务创新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数据价值难以得到充分释放。“数字新基建”增强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能力,全面广泛地感知客户、电网、环境信息,为业务创新发展提供数据基础,并通过智慧分析、精准决策、智能辅助等方式提供服务,提升价值创造和融合创新能力。

提升市场形势分析把控能力,解决“数字新基建”产业布局难题。人工智能具备较强的预测能力,可通过复杂数据信息分析形势变化脉络,预判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向,从而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提升电网企业对发展形式的分析和市场需求的把控能力。

“数字新基建”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成本。人工智能可助力“数字新基建”把握市场需求,从数字经济视角指导做好“数字新基建”布局规划工作,优化产业布局,助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建设形式、建设路径等关键问题,为长效发挥建设效益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在电网企业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可有力支撑电网企业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为数据创新驱动和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涌现提供支撑。“数字新基建”为电网企业提供又一次的战略选择和发展机遇,是电网企业基础设施和核心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业务全面深化转型的重要机遇,主要体现在:

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主动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数字新基建”激活数据价值,促进数据在业务、经营、管理领域的效用发挥,助力打造智能化业务模式,全面提升业务效率。

增强生态牵引能力。通过信息基础设施降低数据采集、处理、传输成本,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互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将有效提升数据信息的管理和价值整合能力,进一步放大电网网络覆盖优势,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协同合作,增强电网对其他资源的整合能力,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创新产业环境,创造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推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电网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用户侧互动等正在倒逼电网功能完善和角色转换。“数字新基建”为电网赋能,5G、物联网等提升数据采集和链接能力,人工智能为电网智慧运营提供抓手,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推动数据价值交换共享,为新能源并网、需求侧响应等场景提供基础支撑。


电网企业“数字新基建”实施路径分析及建议

对于“数字新基建”的实施来说,电网企业有良好基础。

应利用好现有基础设施优势,充分利用“数字新基建”的政策、社会资源红利,抓住产业优化调整和技术创新应用两条主线,增强电网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发展初期,要重点解决多类基础设施通信、数据接口问题,打通数据共享渠道,实现数据价值贯通;发展中期,要重点发挥数据聚合优势,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以“数字新基建”促进数字化转型,初步实现新基建场景创新,优化业务运营流程;远期依托“数字新基建”打造能源数字生态,挖掘市场价值潜力和商业创新模式,推进价值变现。

关键在于发挥数据优势,提升业务发展质量。数字时代,电网企业业务逐渐由能量密度主导向数字密度主导转变,依托人工智能推动数据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以数据价值弥合不同类型基础设施、不同业务之间的兼容问题,构建数据驱动模式的问题解决方案。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电网业务布局,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与业务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数据指引业务的发展模式,调整优化业务布局,按需对“数字新基建”进行周密规划、科学论证、有序推进,增强业务融合深度,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业务能力。

提升核心要素配置能力,优化“数字新基建”项目规划布局。强化数据要素、市场要素和人才要素配置能力,提升数据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研判市场需求,超前做好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提升“数字新基建”建设成效。

依托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激发电网企业创新发展动力。建立高效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内部“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功能完善”的高效创新创业平台,以创新力量支撑“数字新基建”长效活力。

对电网企业来说,一是发挥协同效益,加强共性能力平台建设。建议电网企业体系化推进“数字新基建”,推动软硬件协同、应用场景、人才储备等关键环节并行发展;加强共性算法、算力支撑平台建设,激发“数字新基建”协调价值,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二是注重建设经济性,避免重复建设。充分认识“数字新基建”效益发挥的滞后性,避免“揠苗助长”式的盲目发展,利用能源数字经济相关理论规划建设布局,借助市场引导调整优化布局,发挥市场指引和带动作用。三是追踪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重视基础技术能力突破。重点在智能语音识别、文本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依托“数字新基建”推进数字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加强运行维护和人员管理智能化水平。四是布局应用实践,增强生态牵引力。超前布局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数字新基建”产业,提升“数字新基建”对新业务的支撑能力;借助“数字新基建”生态牵引能力,加大电网新兴产业的超前培育力度,在未来能源产业分工格局中保持生态连接和引导优势。

国网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的应用及“数字新基建”实施路径